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外科学 >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编号:10291241
物理方法治愈神经源性膀胱1例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谢晋良 张时纯 齐范

    单位: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泌尿外科,长沙,410008

    关键词: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000431

    患者,男,29岁。因大小便失控,于7岁时(1973年)在本院诊断为先天性脊柱裂、神经源性膀胱,未作特殊处理,嘱患者家属密切注意病情变化。1994年出现双侧腰痛,B超发现双肾积水,体检发现肛门松弛,鞍区感觉减退,球海绵体肌反射阴性。1996年10月入院检查尿素氮6.86 mol/L,肌酐180 mmol/L。B超检查报告为双肾积水(左侧112 mm×53 mm,右侧111 mm×53 mm),集合系统分离26 mm×27 mm,双输尿管扩张,上段内径为10 mm,剩余尿量240 ml。肾图示双肾功能受损,排泄受阻。KUB加IVU示双肾重度积水,双肾功能明显减退。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内有中-重度小梁增生,多发假性憩室。尿流动力学检查示低顺应性膀胱及低尿道压,逼尿肌与括约肌协同失调,符合神经源性膀胱改变,建议行外括约肌切开术。但由于患者对手术有顾虑,坚决要求出院。患者出院后一般靠腹压排尿,但无意按压骶尾部时感觉有尿意,而且有尿液排出。此后不再靠腹压排尿,而是定期按压骶尾部排尿。坚持一段时间后,感觉腰痛明显好转,B超复查示肾积水减轻。1997年再次来本院复查,B超检查显示双肾形态大小正常(左侧108 mm

    ×42 mm,右侧105 mm×41 mm),集合系统无分离,双输尿管无扩张积水,无剩余尿;KUB加IVU示双肾形态功能基本正常,尿素氮、肌酐达正常水平。最近随访情况良好。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至今尚无很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治疗原则是保护上尿路功能,有效控制感染,避免尿失禁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方法的选择一般因人而异,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证。既往对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不外乎自家导尿、留置导尿管、膀胱造口、手法排尿或外括约肌切开等。80年代初,McGuire等用生物电刺激三阴交和足三里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不稳定膀胱,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用电脉冲刺激节前副交感神经、节后副交感神经或直接刺激膀胱,对低张性无反射膀胱有效率达50%~60%,但这种治疗方法可引起患者疼痛、下肢肌肉痉挛、膀胱内压力升高等许多不良后果。用膀胱板机点可诱发膀胱排尿反射,任何刺激均可诱发膀胱立即发生收缩和远端括约肌放松,引起排尿。本例用手刺激骶尾区而诱发排尿反射,即达到了治疗目的,效果良好。

    收稿 1999-12-22, http://www.100md.com